“走读千岛”之古桥探韵——藏在山野里的百年金斗桥 -

科普活动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 科普活动

返回

“走读千岛”之古桥探韵——藏在山野里的百年金斗桥

发布时间:2024-09-13 15:10:16

金斗桥,位于定海区城东街道大洋岙村黄猫山水库上游上张家15号附近。这是一座很小的古桥,深藏于绿荫浓浓的山野。平平的石板桥,不加矫饰,素面朝天,显得很不起眼。有心人在桥的铁栏杆上挂了一个小木牌,上面写着“金斗桥 宣统二年”,才显得小桥是一件老古董。

古桥是当地张氏族人所建

古桥长约2.80米,宽约1.16米。桥面由三根长石板拼成,每根石板宽度不一,在0.40米左右,厚度约0.18厘米。古桥呈南北向,其中靠东的石板侧面阴刻“宣统二年”,西侧石板边阴刻“金斗桥”,皆为楷体字迹,字径约0.15厘米。小桥历经百年风雨,石板外侧散布着青苔的痕迹,斑驳的字迹也写尽了岁月沧桑。

小桥的建造者,是当地村落的张氏先祖。八十多岁的当地老人张万丰告诉我们,上张家的张姓家族,源自定海城关的张家弄。他记得小时候,有一年他父亲轮到主持张家冬至祭祖活动,还到状元桥附近的张家祖堂祭祖“做羹饭”。以前上张家这一带的住户,都是来自城关张家弄的张姓,排行有“协和万邦”(音)等。

小桥的选址,很有讲究

金斗桥架于山涧之上,选址所在正好是这一段山溪的最狭窄之处,只要用三根长石板就可以架起一座小桥,工程相对比较容易。为防止山洪冲击,建桥者用整齐的块石砌筑两侧桥墩,坚固耐用。小桥经历百年风雨洗礼,安然无恙。

打听小桥下这一条山溪的名称,老人家告诉我说是“缠坑”,舟山方言发音就是“qi”坑。舟山话里“缠”(qi)有环绕的意思,山上溪水迂回曲折,似乎有缠缠绵绵的味道。这一条小溪,位于“独角龙山”“白象山”之间的峡谷,绵绵长长而又有些弯绕,因此山洪冲击力也不是很大,使得这一座简朴的小桥百年无损。

从上张家村翻过山岗,就是皋泄的毛洋周村。老人家说,过去毛洋周一带的村民到定海城关,翻山越岭,也要经过这一座金斗桥,因此这座桥还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。当然,这座桥对于当地村民也很重要,上山砍柴、种地,都要经过这一座古桥。

关于古桥取名“金斗”,本市文史作家尹海鹏先生曾撰文介绍,桥北面十米左右处有一巨石,大气磅礴,形状方正,犹如民间储米的方形米斗,因此当地某位先贤见到桥附近有巨石如米斗,才将此桥命名为“金斗”,意有谷米丰饶之意。这个巨石,当地人称“大石岩”。张万丰老人说“大石岩”以前面积还要大,多年前村民取石材打掉了一部分,如今一只角翘起来,确实更像米斗了。

被称为“金斗”的“大石岩”,如今山岩上也长满了薜荔之类的藤科植物,也是绿意浓浓。百年金斗桥,就隐匿在这绿色的山野里,犹如一位山栖谷饮的旷世老人,漱流枕石,简约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