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走读千岛”之古桥探韵——藏在深闺人不识的“逢仙桥” -

科普活动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 科普活动

返回

“走读千岛”之古桥探韵——藏在深闺人不识的“逢仙桥”

发布时间:2024-07-03 09:20:51

逢仙桥,位于蚂蟥山水库上游,双桥街道东高岭自然村东高岭37号附近。因为当水库水满的时候,往往会淹没桥面,这座古桥就有“深藏不露”的神秘感。

逢仙桥为单孔石桥,桥面现由两根大石条拼成,桥宽1.04米。其中刻字的一根石条,长约4.36米,宽0.55米,侧面高0.36米,中间刻有“逢仙桥”三字,右边竖刻“乙卯重修”四字,楷体字体,比较隽秀。从现场看,桥墩都是由块石磊成,长条石、石板、乱石等大小不一,比较凌乱,东侧部分桥墩稍为整齐。从桥墩宽度看,原先桥面可能由三根石条组成。

古桥附近数米处,还有一处断桥石条横卧地上,宽0.43米,高约0.22米,长约1米多(露出地面部分),石条上刻有“仙桥十九年重建”。

桥的北侧,溪坑两侧也是由乱石磊成,旧时为防止山洪冲溃,而搭建河堤护坡,但现在这些石块也是零乱不堪,可见此地山洪冲击威力不小,而石桥也是历经风波,多次重建。从桥的历史和和断桥石条的字面看,逢仙桥曾于光绪十九年(1893)重建,民国乙卯(1915,民国四年)再次重修。

桥的西侧,有一段石弹路,宽一米左右,石弹路由河卵石铺设,这是一段隐没于草丛之中的古道。东高岭村的逢仙桥,位于建安桥的上游,旧时也是位于大沙、小沙、紫微等西乡百姓前往定海城区的交通要道,同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、劳作也十分重要,虽然屡经山洪冲击,但村民们对这座桥梁的重建十分重视,因此屡毁屡建。这两处桥铭,正反映了先民造桥的决心,也反映了海岛地区造桥的不易。

逢仙桥附近有一座小型的土地庙,庙中功德牌上显示“马家桥土地堂”,说明这一座“逢仙桥”旧亦称“马家桥”,可能最初是由马姓人家等共同参与建造。但如今当地已无马姓人家居住。从功德牌上捐款人名单看,当地多冯姓、夏姓、韩姓、陈姓等人家,逢仙桥或是这些家族的先民所建。

蚂蟥山风景秀丽,青山绿水,或称人间仙境,故当地人自豪地称此桥“逢仙桥”,真说明此地风景甚美!